将课堂搬到农田,从文本走向生活。2020年起,该校挑选试验田让学生管理,探索“劳育结合”“知行合一”的教学新方式,取得较好成效。其《鹭在何方》课程荣获第三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;《与白鹭结伴同行》课程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;《问稻》课程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大会优秀案例奖。
“好美、好香、好玩……”试验田离学校约一公里远。水稻种植时节,学生们全程参与水稻种植和管理;油菜种植时节,学生们全程参与油菜种植和管理。“我们旨在农耕教育实践中,让孩子们了解农作物的种植生长过程和农具的变迁,探究传统耕种和现代耕种的优劣,让孩子们对农业、农村更有亲切感。”田小平说。
二郎中心小学位于大别山西南麓,为了让劳动教育落地落实,2020年起该校组建由老师、农技专家和农户为主体的教育团队,让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学校旁边认领农田,设置“问稻”等教学课题,开始了农作物种植全过程教育实践。
“参与农耕实践,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知识、更多的见识,打开了我们的视野,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。”502班级学生朱圳豪说,实践教育让大家变得更加开朗、更加自信、更加勤劳了,尤其对农业知识更加了解了。
目前,该校已编制《落花生》《鹭在何方》《问稻》等实践课程,以过程性管理为保障,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实际表现,制定分项评价表,以自评、同伴评为主,辅助教师评、家长(社会)评,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分时段、分项目评价,监测学生发展,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。
“既要读有字之书,也要看无字之书,广阔的农村就是无字之书。”该校党支部书记、校长张利军说,该校依托农村独有的资源,让孩子们全过程参与农作物种植及管理,既传承了农耕文化,又普及了科学知识,实现了从课堂小天地到天地大课堂的有机融合。
“我镇中心小学的在地化课程,是对农村地区科普教育的一次有效探索,旨在让学生更加热爱土地、热爱家乡,是对‘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’的有效诠释。”二郎镇党委委员余洁说,该镇将帮助学校从乡土出发,引导学生更加关心脚下的土地,让教育更多的回归青山绿水间。